塑料大棚作為全盟今后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,它的發展不僅改善了菜農的生產條件,而且使本地蔬菜供應狀況有很大的改觀,菜農的經濟收入大大提高,好的畝產值達2萬元以上,差的僅有二三千元。
在這里我們以黃瓜為主,結合西紅柿種植對塑料大棚的管理做介紹,希望能給廣大菜農有所幫助。
一、塑料大棚管理
根據本地區的氣象條件,一般在9月中旬扣膜,10月中旬可撤膜,管理的原則是:保住最低溫度,限制最高溫度,延長最適溫度。黃瓜低于12攝氏度根系停止生長,低于5攝氏度易受凍害,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。
黃瓜最適溫度25—28攝氏度,最高不超過35攝氏度。盡可能使黃瓜生育最適溫度保持時間達到6—8小時,當氣溫下降至20攝氏度時應及時閉風,天氣不好時可提早閉風,當氣溫降至15攝氏度時應蓋草簾,遇到寒流可在17—18攝氏度時蓋草簾,蓋草簾的氣溫可回升2—3攝氏度,以后逐漸下降,白天保持在22—25攝氏度,夜間保持16—20攝氏度,下半夜10——16攝氏度。在災害性天氣條件下,早晨短時間最低氣溫降至8攝氏度,甚至5攝氏度,黃瓜也不致于受害,但若低于5攝氏度,或較長時間低于10攝氏度,則會對黃瓜造成寒害,所以應加溫室的保溫,一定要按設計要求建造溫室,及時補住溫室漏洞,溫室前口加防寒裙,遇強寒流等連陰天的災害性天氣,還應適當補充加溫。
冬季地溫低是黃瓜生產的制約因素,因此,應千方百計提高地溫。研究表明,地溫提高1攝氏度,則相當氣溫提高2—3攝氏度的效果。所以在溫室前沿必須挖防寒溝,溫室內鋪蓋地膜,且在冬季盡量減少流水,既使流水也應事先將水進行預熱,防止過分降低地溫。
番茄:最高溫度30攝氏度,最適20—25攝氏度,最低6—10攝氏度。
茄子:最高溫度35攝氏度,最適25—30攝氏度,最低10攝氏度。
二、光照管理
延長采光時間,提高適光率,擴大利用范圍。塑料大棚冬季生產,增加光照是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。在溫度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盡可能延長光照時間。一般早晨陽光照出棚面上時應立即揭開草簾見光。適用適光率高,保溫性能好的聚氯乙烯長壽無滴膜,并及時清掃灰塵,清潔膜面,增加適光率,盡可能增加光照強度。充分利用好直射光的同時,還要注意散射光的利用,進一步提高產量,采用地膜覆蓋,張掛反光幕等措施,都能增加棚內有效光照。
三、施肥管理
施足基肥是基礎,追好三肥是關鍵,一清一渾不間斷,常噴微肥保葉片。進行日光溫室蔬菜生產,生產期長,需肥量大,應一次施足基肥,一般每畝腐熟的有機肥5000公斤,餅肥200斤,三元復合肥75公斤,三分之二撒施,三分之一集中施用。大量施有機肥一方面做為肥料供蔬菜利用,另一方面經微生物分解,施放大量二氧化碳,提高溫室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增產的目的。在黃瓜產前瓜盛期進行三次大追肥,黃瓜根系又“怕肥”,因此,黃瓜的追肥應是“少量多次”,在正常生長季節,是間隔一次水追一次肥,每次畝追施尿素不超過15公斤,達到一清一渾不間斷。嚴冬季節,由于控制灌水,所以追肥也應看苗進行,對缺肥的植物給肥,不缺肥的不給肥,追肥多無法可將肥料化在水里澆灌,但一定要注意濃度,避免燒根。并根據生長情況及時噴施葉面微肥,有很好的增產效果。